“非遺活態傳承與創新要適‘度’”“要傳播真善美的文化,要有差異性,非遺旅游線路才有生命力”……12月10日,2021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工作會商會在潮州舉行,專家們圍繞非遺如何活態傳承與創新、如何發展非遺主題旅游等建言獻策。當天,來自全省各地的非遺工作者匯聚潮州古城,共商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
各個地市、行業的非遺工作者匯聚潮州。
非遺傳承不等于原汁原味傳承
“新格局下,非遺傳承也應順勢而變?!敝猩酱髮W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教授認為新發展格局下的非遺保護要服務、融入并促進雙循環,要走活態傳承與創新道路。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教授發表主旨講話。
宋俊華提出,非遺生命力以創新力、傳承力、傳播力為核心。傳承力即非遺傳承者代際互動交流的能力,創新力是傳承者適應環境變化對非遺主動發展的能力,傳播力則是對外交流、展示的能力。
非遺傳承是要原汁原味地傳承嗎?宋俊華認為,在非遺傳承領域,“原生態”“祖宗東西不能改”等觀點是錯誤的,這違背了非遺發展規律及保護倫理原則,否定了非遺傳承人的自我發展、改善生活的權利。
2008年,潮州工夫茶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那非遺傳承與創新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嗎?宋俊華表示,非遺活態傳承與創新要適“度”。這個“度”是非遺自我規律與傳承人群對該規律認識程度的結合,是不斷發展的活態的“度”,要以人為本。
“非遺的核心價值,源于非遺本身的基因,不能創新得一點非遺元素都沒有了?!?廣東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史研究館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張春雷表示,要突出強化非遺的基因。
廣濟樓上展出的微縮手拉朱泥壺。
非遺創新等同于物質產品創新經濟創新?宋俊華表示,物質產品或經濟功能只是非遺眾多形態或功能的一種,但卻是目前非遺保護最熱衷的方面。他認為,過度追求物質產品創新、經濟創新對于非遺是另一種形式的傷害。
國家級非遺項目潮繡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認為,傳承既要守正,繼承傳統,也要創新,保持創作和創新的熱情,同時還要廣收徒弟,讓更多人喜歡,去接觸,甚至是從事非遺行業,這樣才能生生不息。
非遺主題旅游大有可為
非遺要如何創新呢?宋俊華表示,非遺的創新可從理念、形式、經營、傳播等方面進行創新。
“創新就是生命!”宋俊華,他認為非遺的創新是無窮無盡的。他舉例說,2004年白先勇以理念創新主持制作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該曲目受到了海內外青年廣泛喜愛,從而掀起了“白旋風”“牡丹熱”;而“九江雙蒸”企業則注重經營創新,把非遺保護與分類經營相結合,形成金字塔式的企業經營模式,堅持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高端需求與普通需求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實現了遺產保護與企業經營的共贏。
潮州麥稈畫,體現了潮州文化中“精致”的特點。
“非遺融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單談某個傳承人、某個項目是不夠的?!彼慰∪A認為當下非遺創新趨勢是從領導、垂直式創新變為追隨、水平式創新,非遺創新應融入到“大眾創新”的背景中。
張春雷認為,包括非遺在內的人文景觀具有永續性、壟斷性的核心特征,“這提醒我們一定要認真保護好它,同時要用好它,讓它活起來,融入當代,發揮好最大效應?!?/p>
張春雷認為,在文旅融合時代發展,廣東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可大力發展非遺主題旅游。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對外發布“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沿海經濟帶粵東文化遺產體驗游”“沿海經濟帶粵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游”等3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
廣濟橋上,手拉壺藝人在展示手拉朱泥壺。
張春雷指出,要精耕細作打造品牌,要防止遺產低俗化、產品不精致、模式不成熟、競爭惡性化、聯動效益差。
張春雷建議,非遺主題線路要突出傳播真善美的文化,差異化發展才有競爭力,這樣旅游線路才有生命力,不要急于求回報。
【采寫】蘇仕日 肖燕菁 楊逸 蔡秋雅
【作者】 蘇仕日;肖燕菁;楊逸;蔡秋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還木有評論哦,快來搶沙發吧~